新闻
牛总会活动
21.06.2022
听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聊聊中国宏观经济 |「牛总会」专业分享

近期,蔚来资本邀请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做客牛总会,进行中国宏观经济主题分享。在活动中,邢自强深入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短线及中长线趋势,并就未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重要观点。

 

秉承启发新思、成长加速理念,本次牛总会邀请了蔚来资本生态朋友圈企业CEO、CFO及核心高管们共同交流,以期进一步加深企业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摘录了邢自强在活动中的部分观点,希望能给予更多创业者启发,在不确定性加剧的今天,更好地思考未来发展战略。

 


经济下行压力背后的三大因素

 

引发经济和市场信心低迷的原因十分复杂,当前经济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综合来看主要原因由三点构成:

 

第一,前期经济政策过紧。2020下半年以来经济政策过紧,导致经济的各个环节 – 特别是基建、房地产及消费端 – 都处于较为低迷的状态。从近几个月的政策来看,经济政策逐步趋于宽松,相信未来半年左右的时间内,会有更多相关的政策逐步落实。

 

第二,公共卫生问题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人流物流放缓让各行各业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尽管供应链逐步复苏,但消费等可能需要在更长一段时间内承压。中国是人口大国,任何的变化都无法一蹴而就。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物流情况在逐步恢复。上图右侧是我们每周跟踪的中国卡车物流情况。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情况都已经从4月份的最低点反弹了不少,现在大体上回到了这一轮疫情之前八成状态。上海的复工才刚刚开始,目前上海的交通物流情况恢复到了正常状态的近五成。

 

第三,整体决策框架从三年前的“效率优先”转化成当下的 “发展要安全”。“发展要安全”这五个字,意味着很多领域不再是效率优先,而是安全优先,或者至少安全和效率被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个变化对于思考企业发展、研究长期策略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将决策的主要约束纳入中长期发展的思考中

 

在经历了过去两三年的大框架变化,中长期是否将迎来大的颠覆?我们该如何应对?这是摩根士丹利过去两年半的研究重点。
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监管阶段,伴随着一系列的监管重置,过去各行各业的企业野蛮生长的状态基本结束。

 

当前,中国对四大风险领域重点关注:社会风险(收入、贫富差距的风险)、国家安全风险(包含数据、跨境融资等)、金融风险(杠杆率过高、金融风险外溢等)以及环境风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因此,我们必须把当前政策决策的主要约束纳入到未来的投资和研究的框架里。

 

现在整个监管框架的重置是更加长线的,我们进入了一个较为稳健、可预期的监管环境里。3月1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问题。之后的一系列的措施对短期的信心提振,恢复资本市场的信心很有帮助。

 

政府对各行各业加强了监管的这些新的举措,可能企业的投资增速会明显地下滑。投资下滑也会带来生产率改进放缓。毕竟私人企业的企业家精神是提升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改进的重要的源泉。

 

近半年来,许多企业家和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是:经济什么时候能够多恢复一些?我们认为,短期的增长或将在年底出现一些回升。

 

此外,大部分企业在翘首以盼的防疫路线图,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整体科学框架不断完善,中国将走出一个更加常态的应对疫情的新路线。一旦中国提出了新路线图,就能让市场主体、让企业看到曙光。但如前所述,任何变化都无法一蹴而就。

 

 

中美关系并非强脱钩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深度融入全球经济。

 

一方面,中国深度受益于与西方世界的贸易往来。中国每年出口约3.4万亿美元商品,占中国GDP的五分之一,其中一半是出口到美国和一些西方世界国家。中国因此吸引了FDI和产业链集群,创造了就业,促成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中国也为西方创造了很多的机会。比如说中国约五至八成的天然气原油依靠进口,中国的半导体等科技产品也是80%靠进口,为全世界创造了很多的机会。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各个国家都深度受益于这种健康的经济往来。任何与中国的硬脱钩都会对双方产生巨大的冲击。

 

近期中美关系面临一些变化。我们认为中美关系是一种竞争性冲突(Competitive Confrontation),而不是全面的硬冲突、硬脱钩。拜登政府的策略就是竞争性冲突,主要体现在一些敏感领域的非关税壁垒,以及美国在一些敏感科技领域的自给自足。

 

 

但是总体来说,对普通的消费品、非技术敏感企业的股权债权交易,我们并不觉得会出现一个硬脱钩的局面,因为这不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